1. 王春贤,权晓红。“外部技术侦察在对内开放创新生成中的作用:来自高科技产业的证据”。IEEE工程管理汇刊。第68卷,第6期,2021年12月pp1558 - 1569。doi: 10.1109 / TEM.2019.2956069
2. Mark Loon, Xiaohong, Iris Quan。(2021)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化:综合文献综述。澳大利亚管理杂志。第46卷第3期2021年8月548-577页。
3. Michael Condry, Xiaohong Quan(通讯作者)。(2021). “数字健康创新、信息学、机遇与挑战”。IEEE工程管理评论Vol. 49, No. 2。pp81 - 88。doi: 10.1109 / EMR.2021.3054330。2021年6月。
4. 小红,全虹膜,齐莎朗。(2020)。《菲肯:中国隐形冠军的创业案例研究》。IEEE工程管理评论。第48卷第4期2020年12月。先驱- 101。10.1109 / EMR.2020.2993240。
5. Erik Gunnar Hansen, Florian l<s:1> deke- freund, Xiaohong Iris Quan, Joel West。(2019)“技术推动、需求拉动和制造推动政策的跨国互补:以光伏为例”。IEEE工程管理汇刊。第66卷第3期8月。(论文获得2020年IEEE TEM最佳论文发表奖)。
6. 马克斯·冯泽威与权晓红(2021)。“中国研发国际化”。见付晓兰,陈晋,Bruce McKern主编。牛津中国创新手册。第五章。pp486 - 501。2021年10月。牛津大学出版社。牛津大学。DOI: 10.1093 / oxfordhb / 9780190900533.001.0001。
7. 万华新,全小红。(2020)“医疗器械行业的开放式创新”,in Tugrul Daim, Alex Brem(主编)管理医疗技术创新。第七章。DOI: 10.1142/9789811204692_0007
8. I. Moraes da Silva, F.M. Borini, M. M. Oliveira Jr .,全小红,M. von Zedtwitz。(2019)“从产品、开放、成本和可持续创新尺度衡量节俭创新的间接指标”,麦克默里,A.和德瓦尔,G.(主编)节约型创新:一个跨全球研究伙伴。(Eds)。第15章。页241 - 257。伦敦。劳特利奇》2019。DOIhttps: / / doi.org/10.4324/9780429025679
9. 全小红,季红,桑德森。“了解人工智能商业生态系统”。IEEE工程管理评论。2018年11月。https://ieeexplore.ieee.org/abstract/document/8540793
10. 全小红,Mark Loon, Jihong Sanderson。(2018)“本土语境下的创新:比亚迪在中国的案例研究”。国际创新与技术管理杂志。卷。15。2号。pp.1-23。3月。
11. Alberto Di Minin, Xiaohong, Iris Quan(通讯作者),Zhang Jieyin。(2017)“中国企业在欧美的国际研发战略比较”,《国际技术管理杂志》。第七十四卷,第1/2/3/4号。185 - 213页。6月。
12. 王春贤,权晓红。(2017)“研发联盟多样性和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:来自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证据”。科学技术与社会22:3(2017):1-18。9月。
13. 孙丽,邹波,权晓红(2017)。机会共同创造:从大学研发到新企业。中欧商业评论。2017年7月。pp.36-42。(论文发表)
14. 北京市全。(2016)“区域经济发展——近两个世纪的理论考察(1800-2000)”。亚洲研究政策。卷。7。问题。2。17-32页。
15. 王春贤,权晓红,黄士政。(2016)“通过勘探联盟获取技术:网络地位与技术多样性”。国际技术情报与规划杂志。卷。11。2号。页93 - 116。
16. 万华新,权晓红(通讯作者)。(2014)。“开放式创新过程框架的构建:医疗器械行业准入案例”国际创新与技术管理杂志。第11卷第5期pp.1-15。
17. Nanette Clinch, Asbjorn Osland, Xiaohong Quan, Aparajitha Vadlamannati。(2013)。“当涉及到知识产权索赔时,社会企业家应该有多慷慨?”在查尔斯·万克尔和拉里·e·佩特(编辑)的案例营养”。社会企业家精神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。页397 - 409。信息时代出版。
18. 北京市全。(2012)“先前经验、社会网络与创业意向水平”。《管理研究》,第35卷,第10期。pp.945 - 957。
19. 周舒,权晓红,蒋威廉。(2012)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:文献回顾与案例分析供应链与运营管理,Vol.10, No. 1。
20.。权晓红(与Paul Westling、Oliver Yu、Joseph Sarkis、Ei Shu、郑刚共同编辑)IEEE: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”(vol . I) 2012。IEEE技术管理委员会。
21. 全小红,Henry Chesbrough。(2010)。研发过程的分层分割与知识产权保护:来自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实验室的证据。工程管理学报,Vol.57, No.1, pp.9-21。
22. 全小红,本山康之。(2010)。社会网络的实证分解:硅谷少数民族专业协会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《中小企业与创业》,第23卷第4期,第509-526页。
23. 权晓红,(2010)。“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发实验室的知识扩散:来自跨国公司研发实验室与北京地方大学互动的证据”,《国际技术管理杂志》。第51卷第2、3、4号,第364-386页。
24. 蒋伟勇,权晓红,周舒。(2010)“半导体行业的历史、创业和供应链管理视角”。国际创新与技术管理学报,Vol.7, No.1。pp.1-18。
25. Asbjorn Osland, Quan Xiaohong, Aparajitha Vadlamannati, William Jiang。(2010)“Nutriset应该如何处理知识产权?”CasePlace。Org,阿斯彭商业教育研究所中心。可在http://www.caseplace.org/d.asp?d=4627上获得。
26. 权晓红,安·李·萨克森尼安(2009)。“创业的全球化——来自硅谷中国和印度移民专业人士的调查证据”,《创新与创业管理杂志》。卷4。pp.36 - 64。(中文)
27. 权晓红(2008)“政府的多重角色和由此产生的关系在中国软件产业中的重要性”,《国际技术营销杂志》,第3卷,第3期,第258 - 275页。
28. 全小红,Henry Chesbrough, Jihong Sanderson(2008)。《中国知识产权管理:半导体产业案例》,载于《大中华区创新能力:进步与挑战》,沃尔特·肖伦斯坦亚太研究中心,斯坦福大学,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。
29. 北京市全。“中国成为技术强国的雄心”,见王志强和王志强(主编),《解读中国的发展》。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,2007。
30.。全小红,赵礼涛。“中国高等教育:爆炸式扩张即将结束”,载于《解读中国的发展》(G. Wang & J. Wong主编)。世界科学出版有限公司,2007。
31. 安娜·萨克森尼安,全小红。“关系与政府:转型中的中国软件产业”,in S. Commander(主编),新兴市场中的软件产业:73-132。切尔滕纳姆:爱德华·埃尔加出版有限公司,2005。
32. 萨克森尼安,元山康之,全小红。(2002)硅谷移民专业人员的本地和全球网络。加州公共政策研究所。
33. 北京市全。“经济发展模式的重构”,《可持续发展——世纪之交的选择》,1997年第5章。北京。(中文)
34. 陈忠孝,王仰林,权小红,牛亚飞。(2000)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,资源开发与市场,16(5)。
35. 权晓红,杨开忠。(1999)《北京市产业结构比较优势研究》,《中国工业经济》第11期。(中文)
36. 全小红,沈体燕。(1999)“区域创新中的教育因素及其政策启示”,《中国地理科学》第4期。
37. 权晓红,杨开忠。(1999)《京津协同发展格局》,《经济地理》第2期。(中文)
38. 全小红,沈体燕。(1999)“区域创新中的教育因素及其政策启示”,《中国软科学》第11期。(中文)
39. 北京市全。“北京市交通系统规划策略”,《北京可持续发展》,1999年第9章。北京。(中文)
40. 杨开忠,权晓红,窦文章。(1998)。《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》,《中国领土》第2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