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aidya, Anand Jayprakash

副教授,比较哲学中心哲学主任
电子邮件
首选:anand.vaidya@sjsu.edu
备选:dr.vaidya@gmail.com
电话
优先考虑:(408)924-4502
候补:(310)721-7367
办公时间
普通班:周二、四10:30 - 11:45;星期二:3:00到3:45。对于本科生和法学院的咨询:周一至周五通过电子邮件或亲自预约
一个哲学问题的形式是:“我不知道我的路。”路德维希·维特根斯坦的《哲学研究》
教育
- 加州洪堡州立大学,1994-1996。
- 1998年,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哲学学士学位。
- 2005年,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哲学博士。
生物
现任职务:副教授,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
研究领域:认识论,心灵哲学,批判性思维,比较哲学
教学领域:逻辑理论、伦理理论、经济与正义哲学、早期和晚期现代哲学、亚洲哲学
研究现状:必然性、可能性与本质的认识论关于理解、知觉和直觉的理论,对经典印度和英澳精神、知识和理性分析理论的比较检验;逻辑多元论与逻辑一元论之争,以及逻辑在理性中的规范作用,正义的能力取向;德性理论探讨民主中批判性思维的价值。
最近的出版物:
“Nyāya错觉的错位理论和知觉的形而上学问题”在比较哲学和J.L.肖(编)P. Bilimoria & M. Hemmingsen,传统与文化的跨文化哲学索菲亚研究,施普林格出版社;2014年12月。
《曼朱拉对相对主义、绝对主义及其以外的思考》,载于《比较哲学》第5.1卷,2014年1月。
“Nyāya感性理论:分离主义还是反个人主义?”《东方与西方哲学》第63.4卷,2013年10月。
《批判思维与认识论责任》,载《哲学》第44.4卷,2013年7月。
“直觉与探究”,载于《哲学论文集》2012年1月第13.1期。
“理解与本质”,载于《哲学》Vol. 38.4, 2010年12月。
“哲学方法论:当前的争论”,《哲学心理学》第23.3卷,2010年6月。
“模态理性主义和模态一元论”在Erkenntnis第68.2卷,2008年3月。
《形态的认识论》,收录于《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》(2007年冬季版)。
“逻辑的形而上学基础”,载于《哲学逻辑杂志》第35.2卷,2006年4月。